- 产品中心 RODUCTS CENTER
压力式浪高仪的工作原理简单介绍
基础物理原理:
P
: 静水压力(单位:Pa 或 mbar)ρ
: 海水密度(单位:kg/m³)g
: 重力加速度(约 9.8 m/s²)h
: 该点上方水体的深度(单位:米)在静止水体中,某一点所承受的水压与该点上方水柱的重量成正比。公式表示为:
P = ρ * g * h
。这个压力是静水压力。
波浪环境下的压力变化:
当波峰经过传感器上方时,该点上方的水深
h
增加,导致传感器测得的压力P
增大。当波谷经过传感器上方时,该点上方的水深
h
减小,导致传感器测得的压力P
减小。当存在波浪时,水面不再是静止的,而是在平均水面位置上下波动。
波浪本质上是波动能量在水体中的传播,它会引起水体质点做轨道运动。
在水下某固定点(安装了压力传感器):
因此,压力传感器记录到的压力值会随着波浪的起伏而周期性波动。
从压力波动到浪高:
η(t)
: t时刻的浪高(相对于平均水面,单位:米)P(t)
: t时刻传感器测得的压力(单位:Pa)P₀
: 平均水面下传感器位置处的静水压力(即没有波浪时的压力,P₀ ≈ ρ * g * d
)ρ
: 海水密度(需现场测量或估算)g
: 重力加速度K_p
: 压力响应因子(或压力衰减因子),0 < K_p ≤ 1
。这是压力式浪高仪最关键的校正参数。K_p = cosh(k * d) / cosh(k * (d + z))
(对于线性波,z是传感器在水底以上的高度,通常z≈d)k = 2π / L
: 波数,L
是波长。从公式可见,
K_p
取决于传感器安装深度(d
) 和波浪的波长(L
) 或周期(T
)(因为L = gT² / (2π)
在深水近似成立)。d
越大或L
越小(波陡),K_p
越小(压力衰减越厉害),需要更大的校正才能得到真实浪高。静压关系: 利用
P = ρ * g * h
的基本关系。平均水深 (
d
): 传感器安装位置相对于平均水面的深度。波浪动力学影响: 波浪不是简单的静水现象。波浪引起的压力波动不仅包含静压分量,还包含动压分量,且压力波动随水深衰减(波长越短、水深越深,衰减越显著)。因此,传感器记录的压力波动幅度
ΔP
小于实际水面波动幅度Δη
(浪高)。压力式浪高仪的核心任务就是将测量到的压力波动时间序列 (
P(t)
) 转换为水面波动(浪高)时间序列 (η(t)
)。转换过程需要考虑:
关键公式(线性波浪理论简化):
η(t) = (P(t) - P₀) / (ρ * g * K_p)
主要组成部分
压力传感器:
核心部件,通常为高精度、高频响应的压阻式或压电式传感器。
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、低漂移、耐腐蚀(海洋环境)、抗生物附着能力。
测量范围需覆盖预期最大浪高对应的压力变化范围。
采样频率需足够高(通常≥ 2 Hz,研究级可达 10-20 Hz 或更高)以准确捕捉波浪细节。
信号调理与数据采集单元:
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、滤波(消除噪声)、数字化。
包含高精度模数转换器(ADC)。
数据处理单元(微处理器/控制器):
传感器安装深度 (
d
)海水密度 (
ρ
) (有时使用固定值,或通过盐度温度传感器估算)压力响应因子 (
K_p
): 这是难点!通常需要:已知波浪周期(
T
): 通过频谱分析从压力数据本身估算主导波周期。波浪理论模型: 使用线性或非线性波浪理论公式计算
K_p
。核心功能是执行从压力到浪高的转换计算。
需要输入或实时计算关键参数:
进行实时计算或存储原始压力数据供后续处理。
数据传输/存储模块:
存储: 内置存储器(如SD卡)用于记录数据。
传输: 可能包含有线(RS232/485, Ethernet)或无线(蜂窝网络4G/5G,卫星,RF)模块,用于远程传输数据。
电源:
通常为内置电池(可充电或一次性),或通过水下电缆供电。
低功耗设计对长期部署至关重要。
耐压壳体与安装结构:
保护内部电子元件免受高压海水侵蚀。
提供稳定的安装基座(固定于海底、码头桩柱、浮标锚链等)。
关键特点
水下安装: 传感器部署在水下,不易受水面漂浮物、船只碰撞、恶劣海面天气的直接破坏,隐蔽性好。
长期稳定性: 相对于浮标式或超声波式浪高仪,受生物附着(需防护)和机械磨损影响可能更小,适合长期连续观测。
可测参数丰富: 除了浪高(
η
)和波周期(T
),通过频谱分析还可得到波谱、有效波高(H1/3
)、平均波高、最大波高、波向(需多点布置) 等。成本相对适中: 对于固定点观测,成本通常低于大型浮标系统。
对安装深度敏感: 安装深度
d
的测量误差会直接影响浪高计算的准确性。需要波浪理论校正:
K_p
的计算依赖于波浪理论模型和对波浪周期/波长的估计,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入误差,尤其在浅水、非线性波浪或复杂海况下。
主要应用场景
海洋工程:
港口、码头、防波堤等水工建筑物周围的波浪监测,评估结构物安全性和设计验证。
海上石油平台、风电基础周围的波浪荷载监测。
海岸侵蚀研究。
海洋气象与灾害预警:
实时监测台风、风暴潮引起的巨浪,为预警提供数据。
海浪预报模式的现场验证数据源。
航海安全保障:
航道、锚地、港口的波浪监测,为船舶航行、靠泊提供环境信息。
海洋科学研究:
波浪能量谱研究。
波浪与海流、地形相互作用研究。
气候变化对海浪特征影响研究。
水产养殖:
监测养殖区波浪状况,保障养殖设施安全。